手机版 二维码

台胞在闽当农业科技特派员:既创业也服务到村

   日期:2019-08-15     浏览:160    
 “得知漳浦要聘用台籍科技特派员,我拍手叫好,马上报名参加选聘。”回到大陆祖籍地投资兴业20多年的台商陈建中如是说。

  2019年2月,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从当地台资企业中选聘首批16名台籍农业科技特派员,他们不仅自己创业,也播种农业新理念、新技术、新品种,书写两岸农业合作新故事。陈建中就是其中一位。


  “爷爷常念叨,要饮水思源,我们与漳州同根同源。”上世纪90年代初,陈建中遵循祖父遗愿,与父亲陈瑞和回到祖籍地漳浦。忆起当年回到家乡,陈建中表示,有阔别重逢之感,“饮食风俗都和台湾无异,更重要的是,老乡的热情,让我们完全感受不到隔阂。”

  台青蔡志阳介绍他的“奇花异果”创业梦(资料图)。 张金川摄

  1995年,陈建中与父亲在漳浦创办三本肥料工业有限公司,专司生态肥料的研究与生产。“但囿于农民信奉的还是传统农业路径,多使用化学药肥,生态肥料在本土市场销售不佳。”

  “改造传统农业,除技术创新外,还需要市场培育与观念革新。”20多年来,陈建中不仅力推产品创新,还聘请台湾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到大陆的田间地头,开展农业技术交流与科研活动,推广精致农业和生态农业理念。

  “台湾农业小而精,生态农业起步较早,大量经验可资借鉴。”对于选聘台籍农业科技特派员,陈建中深表赞同,“这一举三得,既让精通农业的台胞有发挥之地,也让当地农民有更好的农业理念、技术、产品,还能促进两岸农业交流切磋。”

  成为农业科技特派员后,陈建中多次调动公司的科研团队,一起到派驻村进行指导与技术培训,引导农户控制成本,使用有机肥改善土壤板结酸化问题,理性种植适合市场需求的农作物。

  “希望助力乡村振兴,让农民富起来。”陈建中告诉中新社记者,目前在请台湾农业杰出专家做顾问,帮助研究“抗倒”的水稻专用肥,希望下一季可以广泛应用,有一个丰收年。

  蔡志阳引进培植了130多个花木瓜果新品种,经过驯化栽培,成功落户漳浦台创园(资料图)。 张金川摄

  两年前,陈建中被聘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副主任。如今,又履新职的他积极引入现代农企,促进现代农业技术在家乡落地,“今年我邀请了15位台湾农业专家前来参加即将举行的第十一届海峡论坛。”

  2013年在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创办台丰山生态农场的台青蔡志阳,也获聘为台籍农业科技特派员,“当年来大陆创业很辛苦,幸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。现在有了一点成果,只要农民需要,我们都乐于提供帮助。”

  在他的生态农场里,安第斯山脉黄金果、太平洋沙梨、巧克力布丁果等130多个花木瓜果新品种,经过驯化栽培,已有多个品种可以大面积推广。说起“懒人农业、奇花异果”创业梦的开端,蔡志阳说,自己被漳浦的人文背景、自然环境和对台农业政策所吸引。

  对于“农业科技特派员”的新角色,蔡志阳觉得,“更像是一种公益事业。”他告诉记者,在受聘为农业科技特派员时,每个人都选一个村去帮扶,“不领薪水,只有象征性的每年几千元(人民币)交通补助”;现在,他常去派驻村里,面对面解决村民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。

  在蔡志阳看来,农业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应包括农业理念的推广,“比如,农业可以升级为观光休闲产业,当地农民不晓得怎么做,我们就帮他们拓展思路。我们希望推广精致农业、观光休闲农业,帮助农民走出盲目跟风种植的困境。”

  蔡志阳亦坦言,“帮助当地农民的同时也在学习”,把农业新技术、新观念带到大陆,同时学习大陆农业营销模式,实现共同成长。

  对于这些台籍同行,福建省乡村科技特派员、漳浦县青年创业导师林江富道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,“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,有些台青创业项目确实很独特,不少做法值得我们借鉴。”

  “台籍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到村,到村民家中打交道、解决实事,像拉家常,无形当中感情升温。”漳浦县科技局局长杨长泰表示,漳浦选聘台籍农业科技特派员以来,成效显著,“村民得到台籍科技特派员所在企业的扶持,消除了台企与农民的隔膜,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

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


0相关评论
相关农业行情
推荐农业行情
点击排行
? ?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