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在“科技兴农”“藏粮于技”的号角声下,无数新鲜的科技“血液”涌入乡村,产业面貌为之一新。
一种科学的修枝方式,一个实用的病害防治方法,一门小小的农业技术,它们既能改变一个农民的职业生涯,更能润物细无声地影响一个产业。
近日,川农妹的小伙伴深入基层作了一番调查,发现农技培训两级分化,一边是发补助办培训也不会吸引多少人参加,一边是种植养殖大户对农技知识的强烈需求。
科技送到家门口,但农民的求知动力如何?基层农技推广效果怎样?
来看看这些来自基层的农技员真实体会,农业专家和省社科院专家的建议,或许可以一窥其变。
一棵生病的柑橘树和
一把德国造的剪刀的故事,
从一个小切面看到一门小小的农业技术,
既改变一个农民的职业生涯,
更能润物细无声地影响一个产业。
故事1
一棵放在教授办公桌上的柑橘病树
不久前,一个陌生来电打到了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汪志辉那里。
“您好,请问是汪教授吗?”电话那头的人,自称是资阳市的一名柑橘种植户,家里种植的沃柑树生了病,他在网上看到汪志辉的技术培训直播课,想请专家给自家的柑橘树看病。
“电话里说不清楚,这样吧,我把树给您带过来,您帮我看看!”
没过几天,这个种植户果然带着病树敲开了汪志辉办公室的大门,这一棵沃柑病树连土带根,被装在一个花盆内,从资阳市一路拉到了成都市温江区,最后放在了汪志辉的办公桌上。“汪教授,我把树带来了,请您务必帮帮我!”
由于树体连根带土,汪志辉很快便看出了问题——树体黄化严重,极有可能是栽种方式不当,土壤积水严重,导致根系出现问题。
对于柑橘种植技术专家汪志辉来说,这是一次简单的病因诊断。但这名种植户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从事柑橘技术研究多年,汪志辉每年要开展数不清的技术培训。
这几年,一个越来越明显的变化是,种植户对于技术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,不管走到哪里,身边总是围满了有各种问题的种植户。
故事2
一把产自德国的修枝剪
这是一把特殊的果树修枝剪。
从外形看,它有一个按钮控制开关,不同于普通的果枝剪尾部搭扣控制;从产地看,这把剪刀属于进口产品,产自德国;从价格看,一把这样的剪刀市场价300元,远高于普通剪刀的价格。
眉山市彭山区鑫栋家庭农场主张国金是这把剪刀的主人。
彭山区是全省晚熟柑橘核心产区,在这里,张国金也是远近知名。1980年,高中毕业的张国金开始从事柑橘种植,从一个毫无技术的新手成长为一个拥有150亩柑橘园的农场主。总结这40年的种植生涯,张国金说,离不开“技术”这两个字。
在装备上,他只追求技术含量高的“好东西”。“不仅省力,切面还光滑。第一把已经用了五年了,依旧好用。”张国金说。
除了选用高技术含量的装备,这些年,张国金还一直认真研究各种种植技术。“那时候什么都不懂,就跟着镇上的技术专家学,有了柑橘种植的基础知识。后来柑橘品种越来越新,技术越来越多,每年各种大型集中培训至少有5次以上,其他技术培训更是数不胜数。”张国金告诉记者。
这几年,张国金感觉到,身边人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,每年到他家农场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,粗略一算,每年能达到上千人。
一家一户的超小规模生产,
农产品几乎自给自足,
很难要求这一类农户有很强的技术学习的内生动力。
最根本的就是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。
内江市东兴区农技员唐俊良
来参加培训的,都是些年级大的,我们不仅要免费提供技术资料,还要发补助。大部分基层农户的学习动力“并不高”。
自贡市富顺县飞龙镇促进村农技员朱德高
我认为,农户对于技术的内生动力,和当地的产业发展程度密不可分。没有产业的地方,就只能‘花钱’请人参加培训。
近年来促进村,大力发展蚕桑产业,目前面积已达2000亩。前几年,正是蚕桑产业迅猛发展时,技术需求也达到了最高峰,每年组织的培训能达到10场,最多的时候,一场培训会,主动来的农户都有80多人。
广汉市乐丰家庭农场主冷辑龙
我是一个新型职业农民,每年还要考试审核,没有过审是要取消职业农民资格证的。
以往存在一些年纪较大的农民有补助才愿意参加培训的情况,但现在,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正在不断影响着基层农民对技术学习的观念。
现在的培训小班制较多且针对性较强,座谈少了,看现场实际情况变多了。而且大多数会避开农忙的时间段。
四川艾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春
目前的培训内容更有深度,更专一。以前的学习主体更多的是农户个体,各家各户的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不迫切。
现在都是流转大户,土地集中起来了,技术进步对效益提升明显,所以学习积极性大。
省社科院的郭晓鸣研究员
我认为,农民积极性不高,从表面原因上看,可能是农民自身的素质不高,接受技术推广培训的能力不强,技术掌握和应用的能力差,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农民的自身需求没有得到针对性满足。
我建议,不一定要在一个区域搞大规模的培训,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找到真正有需求的农民。
一家一户的超小规模生产,农产品几乎自给自足,很难要求这一类农户有很强的技术学习的内生动力。最根本的就是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。
此外,技术推广的机制也要进行创新,让利益相关的重要主体如龙头企业、合作者参与到培训过程中。
“换句话说,就是需要引入市场化的技术推广机制,只有这样,培训才会更有效率,农民的动力基础才能够构建起来。”